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
推荐阅读:大魏读书人、我的帝国无双、明天下、唐枭、乘龙佳婿、长宁帝军、盛唐风华、银狐、逆鳞、续南明
一秒记住【笔趣阁 www.bqg12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对三皇子说了想把隔天去一次慈庆宫,改成三日一次,张寿次日一大早起来的时候,本来还捏着连夜赶完的奏疏,打算出城去公学的路上,顺便去通政司把奏疏给呈递进去,然而,洗漱更衣吃过早饭,他辞过吴氏正打算出门的时候,却发现自家门前还是熟悉的那一队卫士。
这竟然不是临时措施,而是打算打持久战吗?
昨天早上出现这么一队人,而且看似守了一晚上的时候,他还觉得狐疑,可等到去慈庆宫授课时,听四皇子说了二皇子可能遭遇沉船事故没命的事情之后,他就觉得这般安排应该是皇帝的一番好意。可如今看这光景,赫然是打算长期驻扎下去,他就觉得很诡异了。
而等到他打算登车出发时,又是一队人疾驰而来,快到他面前时,为首的人呼喝一声,和身后众人齐齐一跃下马,随即快步来到他面前行礼,他不禁更是心生荒谬。
“张学士,卑职锐骑营队正韩烈,奉旨从即日起为您扈从。”
张寿着实是有点懵。他又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,这种待遇是不是有点过头?他瞅了一眼身边的阿六,见人好像有点本职工作被人抢走的表情——当然,别人是难以从少年脸上察觉端倪的,他就笑道:“那实在是辛苦你们了。只不过,我家门前另外这些人是……”
下一刻,他就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回答:“这些也是锐骑营的人,从前天晚上开始,京城诸国公、阁老、尚书等重臣,家中增派卫士看守,今日起,出行也派人扈从,从家中驻防到扈从出行,总人数分别为二十到四十名卫士不等。皇上昨日晚间特别吩咐,二皇子船只尚且会无故沉没,一干重臣之安危便是重中之重,不可有半点轻忽。”
可我好像不是那样的重臣……张寿很想在心里这么说,然而话到嘴边,他觉得这有点拂逆了皇帝一片好意,因此只能客客气气地再谢了一番。
要说锐骑营作为天子亲军,据说皇帝闲来无事甚至会在西苑演武场亲自操练,确实是训练有素。他昨天出门时吩咐家人送热汤茶水,竟然没人肯收,打赏那就更是别提了。因而,哪怕此时奉命扈从的只是十个人,坐在马车上的张寿仍然觉得自己着实是招摇过市。
而当他去过通政司绕了一绕送了奏疏,出城抵达公学的时候,今天太子詹事刘志沅早上去慈庆宫给三皇子当老师了,而陆绾却和下车的他正好撞上,两人对视一眼,全都看到了对方身后那这十个威武雄壮的护卫,一时不禁面面相觑。
一个已经致仕的前兵部尚书,现公学祭酒,一个只不过是翰林侍讲学士,随行的护卫配置竟然是一模一样!
当然,惊讶归惊讶,年纪相差一辈的两人却默契地没有交流这个问题。陆绾打过招呼就先进去了,任由人赶着他的马车先行去采运书籍。虽说陆家父子身家全都相当丰厚,但陆三郎挥舞钱票,在京城大肆兼并书坊之后,陆绾也就索性动用座车运书,留下了好一段美名。
相较于那些算经,张寿那作为算学启蒙的《葛氏算学新编》前三卷很好卖。就算不想考九章堂,给自家小儿做一下算学启蒙却很不错。尤其是在如今父子两代皇帝全都对算学很感兴趣的情况下,对于小康之家,这种不花几个钱的投资是非常有益的。
陆家的马车走了,张寿见阿六正要打发车夫去后头车马厩寄存马车,为首的队正韩烈竟然分了四个人出来,赫然打算跟随一块去,他就不由得愣了一愣。
而对方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,郑重其事地解释道:“历来刺客行刺时,或是用出其不意的手段,或是躲在出其不意的地方。这其中,车厢底盘是很容易藏人的。而且,在车厢底盘做手脚,又或者对马匹做手脚,使得马车在行驶时马匹受惊,又或者车辕以及底盘断裂……”
张寿呆呆地听对方说了一大通安保要诀,简直觉得这和检查汽车里有没有动手脚,排除各种机械故障和炸弹的可能性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面对这份专业,他就不假思索地点点头道:“那就都拜托你们了,阿六,你不用去了,有他们盯着就行了。”
这一次,阿六终于有些不服气地盯着众人看了两眼,等四个人护送着那位面色微妙的车夫驾车走了,他才小声说道:“我也会查的!”
知道阿六说的是马车有没有被人动手脚,他也都会仔细检查,张寿就瞪了人一眼道:“有人替你分担,你不是更省事吗?”
可疯子不是已经把家里上下操练了一通,又布设了一层一层的警戒措施,用得着吗?至于外出,除非别人动用弩箭……就算动用弩箭,我也许未必能全歼来敌,可要背你逃命难道还不容易吗?用不着这么多人!
阿六心里这么想,看剩下的韩烈等六人就不免觉得很碍事。然而,等到一进公学,见六人立时止步,竟是只在墙外巡行值守,他刚刚那一丁点不快的心情立时烟消云散。把张寿送进九章堂,他就一如既往在公学里四处转悠了起来。
来此地学习的人,除却排字班之类的技术类班级,普通学生只分初级班,中级班和高级班。目不识丁的上初级班,从蒙学读物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开始学习读写。
而粗通文字者,则是根据资质和进度,普通的上中级班,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。语文是除却蒙学书外,再从《论语》中挑选一些比较浅显的篇章条目,以通晓道理为准,而数学则是从加减乘除学起。而那些既通文字又确有资质的,则上高级班,直接上《论语》全篇。
当然,初级班和中级班中如若有人脱颖而出,也能够直升高级班。
因为公学里的学生大多数出自平民甚至贫民,平日里还要兼顾家事又或者农活,所以每七天只上课一天,十四个班总共七百人的初级班,以及七个班总共一百四十人的中级班,无疑是公学的主流。如此每天也就是两个初级班,一个中级班,总共一百二十人来上课。
至于高级班,反而人数并不比初级班和中级班要少。原因很简单,虽说有十五岁以下这个硬性标准卡在那,但家贫难以供得起读书,却在私塾又或者长辈那里学会了读写,还读过一些经史,从前却因囊中羞涩而难以为继的人很不少,整个京畿竟招来了整整八十人两个班!
因为每日开课,又免费供应一顿午饭,前提是每半月一次考核,通不过就黜落,八十人依旧是风雨无阻,竟是整个公学中最勤奋的群体。而他们的目标,却也是张寿私底下和刘志沅陆绾谈起时唏嘘不已的。
因为高级班的所有人几乎都卯足了劲,发誓要通过县试和府试,考出童生,日后下科场!虽说顺天府一贯是秀才和举人名额多,相比科举魔鬼省份南直隶和江西来说容易得多,但这个容易却也是相对而言的。三人并不认为公学中的免费经史课程能强过殷实人家的西席。
毕竟,在陆绾和刘志沅不会亲自去教的情况下,除非是资质特异之人,否则很难胜过那些书香门第的读书种子。所以,对于他们的科举前途,三人的看法都很谨慎。
而阿六至今也只是粗通文字的水平,因此对于那讲授四书的高级班,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,而对于排字班、统计班、律法班的授课,他也听不懂,因此反而在正教授基础数学的中级班门前逗留了好一会儿。因为,萧成和小花生也都在这儿。
今天在这儿上课的,正是陆三郎。人和齐良轮流在东宫侍读,负责在张寿不在的时候,给三皇子以及其他人答疑解惑,但此时给普通人讲解的时候,小胖子就没那么耐心了。
在算学上点满了天赋值的某人,面对一群连九九歌都背得吃力的家伙,那简直是教鞭打得讲台啪啪响,那副凶巴巴的样子,就连看热闹的阿六瞅着都不由为之侧目。眼看陆三郎点了好几个人抽背,竟然有两个人都磕磕绊绊背不上来的时候,他就屈起手指头数起数来。
果然,他才数到三,就只见陆三郎赫然狂怒了起来:“你们又不是六七岁的蒙童,小的十一二岁,大的十五六岁,都认得字的,这么简单听一遍就会的东西,居然回去复习了七天,还有人没能背出来?你们到底用心了没有?”
“公学虽说不收学费,但你们来上课的这一天,却没人会补贴你们本来去种地,去做工的收入!你们要是今天不来这里读书,家里还能多一个壮劳力,可你们来读书了,这一天收入就没了!少了这钱,你们家里其他人得出力上工去填补,你们还不好好读,好意思吗?”
阿六原本以为陆三郎会怒不可遏地破口大骂,此时听到人急怒之下竟然还讲道理,他就不由得露出了浅浅的笑容,心里想起了当初张寿在村中教那些顽童的情景。
村里几十个孩子,背唐诗,背九九歌,学读写,但最终能入得了张寿法眼的,也就是齐良和邓小呆。即便如此,十多岁的那些孩子,大多数都学会了最简单的读写,每个人除却自己的名字之外,还能写百八十个字。
为了这个,张寿甚至还让他砍了两根竹子,劈开竹节和竹筒,用竹牌做了很多识字牌。
而这会儿陆三郎教训人的这般说辞,就和张寿曾经教训村中顽童时的话如出一辙。当然,每次张寿骂过之后,村中大人们总是会拎住自己的孩子,把人打得哭爹喊娘,而冲着惩罚和奖励,顽童们也往往会硬着头皮去学——当然也少不了作弊。
他没有继续去看陆三郎到底是怎么处罚学生的,悄无声息就退了出来。为了背九九歌,村里无数顽童都挨过戒尺,他也不例外。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,他是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。
尽管教室中更加温暖,但阿六游走了一圈之后,确定九章堂两个班级的课恐怕又是一如既往要持续很久,而半山堂那些人则是迎来了第一位老师汤先生,这会儿在亲自旁听的陆绾那镇压下少有地认认真真上课,他就悄然溜了出去,却是没有惊动那几个巡行的卫士。
然而,他并没有大意地和数月前那样在外城踢馆找对手,又或者收伏三教九流,而是在邻近各处屋宅店铺的墙头屋顶分别踩了一遍,确定没有任何可疑迹象,又去那座尚在建造中的算经馆查看了一下进度,却是发现了好几个正在打听的读书人。
至于打听的内容,正是张寿之前在国子监放出风声的借书制度。
留在这儿监工的是一个陆府老家人,大概是因为这些天来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他有些不大耐烦地随手指了指一旁的告示牌,没好气地说:“都写在上头了,日后会怎么运营,怎么借书,上头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!”
他本来还想摆架子,可冷不丁发觉不远处有个少年正静静地看着自己,正是阿六,认得对方的他登时额角冒汗,原本非常傲慢的态度立刻改观了不少,却是语重心长地说:“老爷慷慨解囊造这么一座算经馆,到时候还会出借不少经史杂文,这都是因为张学士的面子……”
没兴趣听人吹捧张寿,阿六转身就走,等到又去兴隆茶社饶了一圈,他最终返回公学时,却已经是快晌午时分了。在这么一趟日常巡查中,他除了一边听一边看,顺便还往肚子里装了两个馒头三个包子外加一碗豆浆,但此时却又有些想念接下来的午饭了。
嗯,原本公学中还设了伙房,但现在伙房只剩下了加热这一个功能,兴隆茶社附近那美食街上的各地小馆,已经包下了公学中师生们的饮食。学生们的伙食都是馒头包子花卷,送来蒸一蒸热热就好。
而包括陆绾刘志沅和张寿在内的师长们的则是一荤一素一汤,这是刘志沅规定的。半山堂的那些有钱家伙们,可以根据菜单自己点。而只有他……能享受学生和老师的双份饮食。
然而,当阿六来到公学门前时,遇上的却不是那些来送饭的,而是一大队衣甲鲜亮的锐骑营卫士,相较于之前张寿和陆绾的那些护卫,眼下竟是足足有好几十人。而被这些人拱卫在当中的,则是一辆看上去非常低调的马车。可阿六却一眼就认了出来。
那分明是三皇子这个太子上次来听公开课时坐过的马车!
眉头大皱的他直截了当走上前去。那张通行宫中畅通无阻的脸,这一次也轻而易举就刷成功了。他非常顺利地就来到了马车旁边,没等车帘打起,就有些狐疑地开口问道:“太子殿下不是说不会常常出宫,以免耗费人力吗?”
对三皇子说了想把隔天去一次慈庆宫,改成三日一次,张寿次日一大早起来的时候,本来还捏着连夜赶完的奏疏,打算出城去公学的路上,顺便去通政司把奏疏给呈递进去,然而,洗漱更衣吃过早饭,他辞过吴氏正打算出门的时候,却发现自家门前还是熟悉的那一队卫士。
这竟然不是临时措施,而是打算打持久战吗?
昨天早上出现这么一队人,而且看似守了一晚上的时候,他还觉得狐疑,可等到去慈庆宫授课时,听四皇子说了二皇子可能遭遇沉船事故没命的事情之后,他就觉得这般安排应该是皇帝的一番好意。可如今看这光景,赫然是打算长期驻扎下去,他就觉得很诡异了。
而等到他打算登车出发时,又是一队人疾驰而来,快到他面前时,为首的人呼喝一声,和身后众人齐齐一跃下马,随即快步来到他面前行礼,他不禁更是心生荒谬。
“张学士,卑职锐骑营队正韩烈,奉旨从即日起为您扈从。”
张寿着实是有点懵。他又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,这种待遇是不是有点过头?他瞅了一眼身边的阿六,见人好像有点本职工作被人抢走的表情——当然,别人是难以从少年脸上察觉端倪的,他就笑道:“那实在是辛苦你们了。只不过,我家门前另外这些人是……”
下一刻,他就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回答:“这些也是锐骑营的人,从前天晚上开始,京城诸国公、阁老、尚书等重臣,家中增派卫士看守,今日起,出行也派人扈从,从家中驻防到扈从出行,总人数分别为二十到四十名卫士不等。皇上昨日晚间特别吩咐,二皇子船只尚且会无故沉没,一干重臣之安危便是重中之重,不可有半点轻忽。”
可我好像不是那样的重臣……张寿很想在心里这么说,然而话到嘴边,他觉得这有点拂逆了皇帝一片好意,因此只能客客气气地再谢了一番。
要说锐骑营作为天子亲军,据说皇帝闲来无事甚至会在西苑演武场亲自操练,确实是训练有素。他昨天出门时吩咐家人送热汤茶水,竟然没人肯收,打赏那就更是别提了。因而,哪怕此时奉命扈从的只是十个人,坐在马车上的张寿仍然觉得自己着实是招摇过市。
而当他去过通政司绕了一绕送了奏疏,出城抵达公学的时候,今天太子詹事刘志沅早上去慈庆宫给三皇子当老师了,而陆绾却和下车的他正好撞上,两人对视一眼,全都看到了对方身后那这十个威武雄壮的护卫,一时不禁面面相觑。
一个已经致仕的前兵部尚书,现公学祭酒,一个只不过是翰林侍讲学士,随行的护卫配置竟然是一模一样!
当然,惊讶归惊讶,年纪相差一辈的两人却默契地没有交流这个问题。陆绾打过招呼就先进去了,任由人赶着他的马车先行去采运书籍。虽说陆家父子身家全都相当丰厚,但陆三郎挥舞钱票,在京城大肆兼并书坊之后,陆绾也就索性动用座车运书,留下了好一段美名。
相较于那些算经,张寿那作为算学启蒙的《葛氏算学新编》前三卷很好卖。就算不想考九章堂,给自家小儿做一下算学启蒙却很不错。尤其是在如今父子两代皇帝全都对算学很感兴趣的情况下,对于小康之家,这种不花几个钱的投资是非常有益的。
陆家的马车走了,张寿见阿六正要打发车夫去后头车马厩寄存马车,为首的队正韩烈竟然分了四个人出来,赫然打算跟随一块去,他就不由得愣了一愣。
而对方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,郑重其事地解释道:“历来刺客行刺时,或是用出其不意的手段,或是躲在出其不意的地方。这其中,车厢底盘是很容易藏人的。而且,在车厢底盘做手脚,又或者对马匹做手脚,使得马车在行驶时马匹受惊,又或者车辕以及底盘断裂……”
张寿呆呆地听对方说了一大通安保要诀,简直觉得这和检查汽车里有没有动手脚,排除各种机械故障和炸弹的可能性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面对这份专业,他就不假思索地点点头道:“那就都拜托你们了,阿六,你不用去了,有他们盯着就行了。”
这一次,阿六终于有些不服气地盯着众人看了两眼,等四个人护送着那位面色微妙的车夫驾车走了,他才小声说道:“我也会查的!”
知道阿六说的是马车有没有被人动手脚,他也都会仔细检查,张寿就瞪了人一眼道:“有人替你分担,你不是更省事吗?”
可疯子不是已经把家里上下操练了一通,又布设了一层一层的警戒措施,用得着吗?至于外出,除非别人动用弩箭……就算动用弩箭,我也许未必能全歼来敌,可要背你逃命难道还不容易吗?用不着这么多人!
阿六心里这么想,看剩下的韩烈等六人就不免觉得很碍事。然而,等到一进公学,见六人立时止步,竟是只在墙外巡行值守,他刚刚那一丁点不快的心情立时烟消云散。把张寿送进九章堂,他就一如既往在公学里四处转悠了起来。
来此地学习的人,除却排字班之类的技术类班级,普通学生只分初级班,中级班和高级班。目不识丁的上初级班,从蒙学读物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开始学习读写。
而粗通文字者,则是根据资质和进度,普通的上中级班,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。语文是除却蒙学书外,再从《论语》中挑选一些比较浅显的篇章条目,以通晓道理为准,而数学则是从加减乘除学起。而那些既通文字又确有资质的,则上高级班,直接上《论语》全篇。
当然,初级班和中级班中如若有人脱颖而出,也能够直升高级班。
因为公学里的学生大多数出自平民甚至贫民,平日里还要兼顾家事又或者农活,所以每七天只上课一天,十四个班总共七百人的初级班,以及七个班总共一百四十人的中级班,无疑是公学的主流。如此每天也就是两个初级班,一个中级班,总共一百二十人来上课。
至于高级班,反而人数并不比初级班和中级班要少。原因很简单,虽说有十五岁以下这个硬性标准卡在那,但家贫难以供得起读书,却在私塾又或者长辈那里学会了读写,还读过一些经史,从前却因囊中羞涩而难以为继的人很不少,整个京畿竟招来了整整八十人两个班!
因为每日开课,又免费供应一顿午饭,前提是每半月一次考核,通不过就黜落,八十人依旧是风雨无阻,竟是整个公学中最勤奋的群体。而他们的目标,却也是张寿私底下和刘志沅陆绾谈起时唏嘘不已的。
因为高级班的所有人几乎都卯足了劲,发誓要通过县试和府试,考出童生,日后下科场!虽说顺天府一贯是秀才和举人名额多,相比科举魔鬼省份南直隶和江西来说容易得多,但这个容易却也是相对而言的。三人并不认为公学中的免费经史课程能强过殷实人家的西席。
毕竟,在陆绾和刘志沅不会亲自去教的情况下,除非是资质特异之人,否则很难胜过那些书香门第的读书种子。所以,对于他们的科举前途,三人的看法都很谨慎。
而阿六至今也只是粗通文字的水平,因此对于那讲授四书的高级班,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,而对于排字班、统计班、律法班的授课,他也听不懂,因此反而在正教授基础数学的中级班门前逗留了好一会儿。因为,萧成和小花生也都在这儿。
今天在这儿上课的,正是陆三郎。人和齐良轮流在东宫侍读,负责在张寿不在的时候,给三皇子以及其他人答疑解惑,但此时给普通人讲解的时候,小胖子就没那么耐心了。
在算学上点满了天赋值的某人,面对一群连九九歌都背得吃力的家伙,那简直是教鞭打得讲台啪啪响,那副凶巴巴的样子,就连看热闹的阿六瞅着都不由为之侧目。眼看陆三郎点了好几个人抽背,竟然有两个人都磕磕绊绊背不上来的时候,他就屈起手指头数起数来。
果然,他才数到三,就只见陆三郎赫然狂怒了起来:“你们又不是六七岁的蒙童,小的十一二岁,大的十五六岁,都认得字的,这么简单听一遍就会的东西,居然回去复习了七天,还有人没能背出来?你们到底用心了没有?”
“公学虽说不收学费,但你们来上课的这一天,却没人会补贴你们本来去种地,去做工的收入!你们要是今天不来这里读书,家里还能多一个壮劳力,可你们来读书了,这一天收入就没了!少了这钱,你们家里其他人得出力上工去填补,你们还不好好读,好意思吗?”
阿六原本以为陆三郎会怒不可遏地破口大骂,此时听到人急怒之下竟然还讲道理,他就不由得露出了浅浅的笑容,心里想起了当初张寿在村中教那些顽童的情景。
村里几十个孩子,背唐诗,背九九歌,学读写,但最终能入得了张寿法眼的,也就是齐良和邓小呆。即便如此,十多岁的那些孩子,大多数都学会了最简单的读写,每个人除却自己的名字之外,还能写百八十个字。
为了这个,张寿甚至还让他砍了两根竹子,劈开竹节和竹筒,用竹牌做了很多识字牌。
而这会儿陆三郎教训人的这般说辞,就和张寿曾经教训村中顽童时的话如出一辙。当然,每次张寿骂过之后,村中大人们总是会拎住自己的孩子,把人打得哭爹喊娘,而冲着惩罚和奖励,顽童们也往往会硬着头皮去学——当然也少不了作弊。
他没有继续去看陆三郎到底是怎么处罚学生的,悄无声息就退了出来。为了背九九歌,村里无数顽童都挨过戒尺,他也不例外。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,他是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。
尽管教室中更加温暖,但阿六游走了一圈之后,确定九章堂两个班级的课恐怕又是一如既往要持续很久,而半山堂那些人则是迎来了第一位老师汤先生,这会儿在亲自旁听的陆绾那镇压下少有地认认真真上课,他就悄然溜了出去,却是没有惊动那几个巡行的卫士。
然而,他并没有大意地和数月前那样在外城踢馆找对手,又或者收伏三教九流,而是在邻近各处屋宅店铺的墙头屋顶分别踩了一遍,确定没有任何可疑迹象,又去那座尚在建造中的算经馆查看了一下进度,却是发现了好几个正在打听的读书人。
至于打听的内容,正是张寿之前在国子监放出风声的借书制度。
留在这儿监工的是一个陆府老家人,大概是因为这些天来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他有些不大耐烦地随手指了指一旁的告示牌,没好气地说:“都写在上头了,日后会怎么运营,怎么借书,上头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!”
他本来还想摆架子,可冷不丁发觉不远处有个少年正静静地看着自己,正是阿六,认得对方的他登时额角冒汗,原本非常傲慢的态度立刻改观了不少,却是语重心长地说:“老爷慷慨解囊造这么一座算经馆,到时候还会出借不少经史杂文,这都是因为张学士的面子……”
没兴趣听人吹捧张寿,阿六转身就走,等到又去兴隆茶社饶了一圈,他最终返回公学时,却已经是快晌午时分了。在这么一趟日常巡查中,他除了一边听一边看,顺便还往肚子里装了两个馒头三个包子外加一碗豆浆,但此时却又有些想念接下来的午饭了。
嗯,原本公学中还设了伙房,但现在伙房只剩下了加热这一个功能,兴隆茶社附近那美食街上的各地小馆,已经包下了公学中师生们的饮食。学生们的伙食都是馒头包子花卷,送来蒸一蒸热热就好。
而包括陆绾刘志沅和张寿在内的师长们的则是一荤一素一汤,这是刘志沅规定的。半山堂的那些有钱家伙们,可以根据菜单自己点。而只有他……能享受学生和老师的双份饮食。
然而,当阿六来到公学门前时,遇上的却不是那些来送饭的,而是一大队衣甲鲜亮的锐骑营卫士,相较于之前张寿和陆绾的那些护卫,眼下竟是足足有好几十人。而被这些人拱卫在当中的,则是一辆看上去非常低调的马车。可阿六却一眼就认了出来。
那分明是三皇子这个太子上次来听公开课时坐过的马车!
眉头大皱的他直截了当走上前去。那张通行宫中畅通无阻的脸,这一次也轻而易举就刷成功了。他非常顺利地就来到了马车旁边,没等车帘打起,就有些狐疑地开口问道:“太子殿下不是说不会常常出宫,以免耗费人力吗?”